第二,拿通胀来讲,明年会怎么样?它不太会说明年就拿headline CPI举例子,说我们还是一直待在8%、7%,不会的,今年进到下半年甚至四半年就有一个基数效应,让它不可能是这样一个走法,尤其是到了明年下半年,它要快速地往2%、3%走。只不过是说二季度达到还是三季度、四季度达到,但它是大幅向下的。无非区别就是这个斜率有多大。我说的是year over year的变化,一直维持在8%从数学的角度讲也不现实,这也是我没有那么悲观的原因之一。包括core CPI也基本上是一样,基数效应还是挺强的。大家可以看一下各大研究机构的分析,基本上到明年,无非是这个东西到2023年年中就可以实现,还是到2023年底才能实现,甚至再晚一点,到2024年中才可以实现,这是大家纠结的点。但是这个方向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。
如果是这样子,大家怎么去布局?我更多是从成长股的角度来讲,因为这一轮成长股是被杀得最狠的,有些周期股其实还没有杀下来,可能周期股里最特别的就是石油公司,石油公司甚至还给你挣钱,这是以往周期里你都见不到的东西。就是因为这样子,导致后面它们的路径也会不一样。拿成长股来讲,我比较坚持之前讲的想法,成长股最坏的情况可能已经过去了,就算它没有过去,它再往下跌的空间也没有那么大了,就算跌下去,很快就会回来。但是在联储正式转向之前,它就是一个市场和联储之间的较劲,表现为利率就是在一个区间浮动,中性利率大概就是在2.4%~3.0%之间跳跃。如果是这么跳跃,你的估值就是这么跳跃,我纯粹从估值的角度来讲。可能你的估值在这个区间之内,你就是一个震动的市场。直到在某个点上,也许是今年年底,我们乐观一点。悲观一点是明年年初、年中,联储就转向。联储转向是两种方式,一是市场看到了相应的数据。哪怕联储不说这个话,我也知道你要转向了,历史上也出现过这种情况,市场倒逼联储。比如2018年的那个周期,就是市场把联储逼下来的。这个可能性是非常大的。当数据足够支持你的时候,市场就会往那个方向去推,联储会顺水推舟,OK,我就松手了。
基本上我自己能想到的演绎出来的路径就是这样子,无非就是时间点的问题,是年底还是明年初,但是大的方向我们就是往那个方向去布局。
为什么最近我们会很坚定地跟大家讲我们要有勇气去抄底。当然细节上可以操作得更细一点,这个点上是不是可以等着看看债市能不能稍微稳定下来,是不是可以停在3.5%。如果它停在3.5%,它不突破,开始往前走了,那个时候你的安全系数会更高一点。这些细节大家自己可以去琢磨,但是大的方向基本上就是刚才我讲的。















